一、总体状况
我校2075名就业学生中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有451人,占全部就业学生的21.73%;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624人,占78.27%。
二、就业质量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365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80.93%;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24年就业学生中18人起薪1001—1500元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3.99%;有52人起薪介于1501元和2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11.52%;有155人起薪介于2001元和3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34.36%;有226人起薪高于3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50.11%。数据表明,起薪高于3000元以上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3、就业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2024年就业学生2155人的调查了解,比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人数为1832人,占调查人数的85.01%,无法评估274人,不满意为49人。
三、工作举措
(一)实习就业指导专业化
对在校学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的就业指导,做好实习就业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实习班主任的培训强化引导工作,多次布置实习就业前的动员及教育主题班会。加强了毕业生的有关技能的培训,教会学生如何写就业推荐书,如何应聘工作岗位。通过实习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增强了他们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
(二)实习就业服务日常化
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本学年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以“稳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服务宗旨。我们知道实习就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学校的跨跃式发展、关系到每一名学生前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我们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就业推荐系统化
学校坚持了“以生为本、开发岗位、妥善安置”的原则,在推荐实习就业过程中,积极联系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意愿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就业推荐系统化。
(四)加强考察力度,拓展就业空间
2024年是我校实习就业工作接受严峻挑战的一年,学校在稳定好原有实习就业基地的同时,站在市场的观念上,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和沟通,加大对本地区用人单位的考察,掌握最新的就业动态,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定的新的就业基地,使学生就业面积更广、选择范围更大。校领导和处多次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深入接洽,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利用QQ群、电话、电子邮件、微信群及至亲自上门等多种方式联系到本地区制造类、建筑类、信息类、财经类等与我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校招聘,认真组织好推荐工作。学校组织近60家企业召开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达到用人单位、实习生、学校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五)开展人才需求社会调查
通过互联网、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向企业发放邀请函,获取信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信息。学校坚持“与市场共舞”,遵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立足市场,掌握最新的实习就业动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逐步构建并完善“实习——就业——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安置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做到了学生在外工作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校输送有信心,真正提高了学校声誉,打通了“出口”,拓宽了“入口”,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趋势预测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全球化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招聘和选择员工,这给本地劳动力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被取代,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可能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兴起,从而减少了许多驾驶员的需求;教育方面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的改变,教育系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但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减少,但同时新兴的科技行业也将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预测2025年我校毕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2024年安徽经济走势仍将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向好的迹象,为安徽经济带来机遇,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二是安徽经济运行内在动力仍比较强劲。这些将直接带动中职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向好。
五、就业工作挑战和展望
2024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就业观念偏差、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从接纳学生实习就业的企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我校目前的毕业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纪律观念淡薄、怕吃苦,学生对就业单位忠诚度不够等。而受社会风气及家庭因素影响,有些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成熟,就业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因素,关注回报,而忽视个人的发展。个别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学生好高骛远,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安置下去后,部分学生由于角色转变适应力较差,出现单位变更有所增加的趋势。比如宿舍条件、员工关系、薪金待遇、岗位变动等因素导致岗位不稳定,反思这些学生的不足,恰恰也是目前我们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会有损学校的声誉。我们将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
改进提高措施:
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吃苦耐劳精神
教育学生,人的一生难免会有挫折,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让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练自己。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要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踏实做事
教育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苦练技能;到社会上低调从事、谦虚做人;到单位勤奋工作、刻苦磨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不会要求过高,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才会产生工作从基层做起更有利于今后发展的认识。
3.教育学生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知道参加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要做的是尽快进入角色,摒弃不良情绪,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4.开展职业指导活动
全面组织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活动。针对学生所关心的专业与职业关系、今后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针对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技能竞赛、工厂化实习训练等活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择业技巧、创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将来。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是一枚标杆。它将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而过去的不足和缺点,更像是一面镜子,它将时刻提醒着我们、督促着我们。愿我们能在它的督促下把工作做得更好,使实习就业工作能更上一个台阶,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