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系列——张婷(宿州市最美家庭、荣获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安徽省一等奖3次、国家级三等奖2次)

【文章来源:】 【作者:奚冬梅】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量:

张婷,女,中共党员,安徽农业大学硕士。2015年11月入职我校,现任我校提质培优系团支部书记、现代农艺专业课教师。

 家庭篇

张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见惯了父亲的任劳任怨母亲的勤俭持家,听惯了爷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导。这些点点滴滴的家庭印记,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伴随着她的成长,也塑造了她坚韧不拔、勤勉善良的性格。

640 (44).webp

长大后,带着这份来自原生家庭的宝贵财富,她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在这个崭新小小世界里,公婆、爱人、和一双儿女,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婆以身作则、勤勉持家,爱人宽容大度、有责任、有担当,他们不仅用无尽的耐心和智慧在学业上给予孩子们悉心指导,更在品德修养上树立了光辉榜样,教会孩子们善良、正直与勇敢,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每当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一堂,在温馨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公公炫耀着宝贝;婆婆“八卦”着菜市场的见闻;爱人讲述着工作中的趣事;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分享着学校欢乐时光。在这样的分享中,家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添砖加瓦,让它变得更加温馨和谐。而每一次围坐,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大家更加珍惜彼此的存在,更加懂得感恩与付出。

她深知,是家庭给予了她最坚实的后盾。是公婆的无私付出,是爱人的鼓励与支持,是儿女的乖巧懂事,让她有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她将这份温暖与感动铭记于心,全身心投入到她所热爱的农学教育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回馈社会,成为了家人和朋友的骄傲。

工作篇

提及张婷和农学的不解之缘,还要从她初中时的一件事讲起。那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里看到德国“一台机器开过去,百亩荒地变良田”的视频,她被深深地震撼了!从那一刻起,她就在心中埋下了科技种田的梦想。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最终她通过不懈地努力考上了农学专业本科。学,然后知不足。进入大学后她才发现,本科学习的课程还不足以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她决定考研。天道酬勤,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研究生,并于毕业之后选择回到皖北老家,回到母校,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普通农学教师。她想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改变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对农学的歧视,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技术人员。

640 (45).webp

2016年9月,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严重缺乏,入职还不到一年的她便主动请缨担任2016级种植(2)班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没有被班主任千头万绪的琐事难倒,也没有被文化课基础薄弱,生活、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吓倒。她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耐心学习班级管理方法,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张婷深知,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能教好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之余,她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认真记录,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她常常教导学生,学农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更是为了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国家。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为地方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一大批优秀的农学学子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她经常教导学生说,农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深耕和细作的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掌握其精髓,为农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受她的影响,许多学生怀揣着对农学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追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甚至是读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张婷老师一起“学农为民,学农为国”的梦想变成现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婷深知,还有更多的农业人才需要去培养,还有更广阔的农业天地需要去开拓。因此,她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抓住一切机会充电、蓄能。2020年~2022年,她带领教学团队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专业课组省级一等奖3次,国家级三等奖2次。

“学农为民,学农为国”,她把年少的梦想牢记于心,始终秉持着这份初心与使命,将满腔的热情和智慧倾注于农学教育之中。前路漫漫亦灿灿。未来,她将继续坚守在农学教育的岗位上,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人才,为实现农业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作者:奚冬梅
编辑:潘岳
初审:李鸣
二审:胡振义
终审:潘明志
来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