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后,几个月了,雨水少得可怜,热风又持续吹过来,家乡的麦子提前半个月大面积黄了。
骑行在宽阔的马路上。五月的风,掠过麦田,带着细微的甜味。那是麦子成熟的味道,淡淡的,却又那么熟悉和心安。慢一点,嗅着带着尘土气息的微甜,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远远看去,大片的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麦浪翻涌,呼呼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老人们坐在院子的过道里,耍着纸牌,一边抽着卷烟,一边谈论着今年麦子的长势,预测着收成;妇女们忙着收拾装粮食的蛇皮袋,查看收割零碎地块必备的镰刀,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村民们都在为即将开始的午收做着准备,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兴奋,那是一种面临收获的喜悦,是辛勤劳作即将得到回报的满足。
“蚕老一时,麦老一晌。”三五天过后,麦田里,收割机在麦浪中奔跑,将麦子吞进“肚子”,吐出饱满的麦粒;农用车在田间和地头等待,然后将麦粒运送到晾晒的场地。村干部划片包干,在遮阳棚下四处张望,手边是对讲机和手机,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火情。衣衫被汗水浸透,酱色的脸上沾了麦芒和尘土,一切午收工作都是紧张而有序。
由于午收时间提前,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还没来得及赶回来帮忙。劳动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些家庭不得不花钱雇佣邻村的人,来帮忙收割联合收割机采收不到的边边角角。虽然农谚云“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但提前收割的麦子,还没有完全成熟,产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淳朴的村民们,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你家的收割机先帮我家收,我家的农用车再帮你家运,在这片金色的麦田里,展现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勤劳善良的精神。
“春争日,夏争时”,在与时间的较量中,和二三十年前午收持续近月的辛劳相比,在中小型农机的积极介入下,只需一周左右,村民们就完成了麦子的收割工作,实现粮食安全归仓。
看着拖拉机繁忙的运输、叉车穿梭堆叠后,行成小山似的麦秸秆垛,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麦田清理工作完成,在落雨或喷灌后,夏种又可以规模展开了。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将面临更多未知的困难。但他们也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麦香依旧在空气中飘散,那不仅仅是收获的味道,更是希望的味道,激励着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辛勤耕耘,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


皖公网安备 34132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