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爱无疑是唤醒学生的心灵钥匙,是教育好学生的必由之路。有爱,就要常怀恻隐之心,呵护学生心中的微光,给学生完美的答案,让学生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改变自己的视角,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才能产生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面对学生犯了错事时,习惯采取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无疑会使学生丧失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多半会觉得委屈,自认“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往往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情感上的。
作为班主任,我喜欢“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它并不是说我们一定是要真的像上述的母亲一样蹲下身来看,而是因为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解读学生的问题,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并非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处处存在这样的误解,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妨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再来帮助学生处理,相信对学生的帮助会更有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会更佳!
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深受启发。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看到这个故事作为教师是否也应当要对镜自鉴,深刻反思呢?教师的身份不代表完全正确,当然也不是学生纠错的标准!
爱的智慧无疑是教育最重要的智慧之一。爱学生需要智慧,就像鲜花需要充足的养分和阳光,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怀备至”,也可能酿成恶果……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致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要把鼓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戒尺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当然,严格要求不是不容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有不足、有缺点甚至犯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理解在先,批评在后,时刻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即使是在批评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