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广大教师要拓宽育人渠道,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要求全校任课教师要形成关注全体学生的意识,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在学生群体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存在部分特殊学生,为了给特殊学生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定以下制度:
1.特殊学生的界定: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身体和心理异质学生等。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班级学生认真甄别。
2.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3.针对班级特殊学生,班级要为其配备成长导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4.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学生的成长的状况。将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
5.建立走访反馈制度。学校及班主任定期联系学生家庭,了解特殊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做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进行校访,设置专门接待室,接待学生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学生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6.学校设置专项资金,加强对特殊群体中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专人负责,认真贯彻落实。
7.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利用多种方式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8.各科教师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引领他们健康和谐成长。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成长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
2025年2月18日